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园艺
发布时间:2022年08月27日 13:07

一、专业基本情况

园艺专业主要是培养具备园艺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农业、商贸、园林管理等领域和部门从事有关的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多年来我校园艺专业为内蒙古自治区及全国培养了蔬菜、果树、花卉生产和科研等方面的专业技术和研究人员,为维护边疆稳定、改善少数民族地区膳食结构、保证边防部队和边远地区农牧民果蔬供应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园艺专业师资队伍结构优化,业务精良。现有专任教师29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86.2%,具有高级职称教师占79.3%,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11人、高级实验师1人、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15人。现有教育部学位中心专家4人、自治区草原英才4人、“321”人才7人、教坛新秀1人、优秀科普专家2人、自治区科技特派员5人。

园艺专业现有内蒙古自治区野生特有蔬菜种质资源与种质创新重点实验室、内蒙古自治区设施园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2个省级科研平台。近五年承担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共计49项,到位经费2300万元。获自治区级及以上科技奖励5项,育成园艺植物新品种40余个,授权专利23项,制定地方标准18项,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

二、专业定位及历史沿革

立足内蒙古,面向北方寒旱区与农牧交错区,服务“三农”,建设以本科教育为主,研究生教育协调发展,产学研相结合的宽口径园艺专业,不断提高服务内蒙古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能力。坚持立德树人,培养适应现代农业需求,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实践能力和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一流复合应用型农业人才。

园艺专业创建于1958年,当时的本科专业为“果蔬专业”,1979年分设为蔬菜专业和果树专业,1996年本科专业调整为“园艺专业”,2007年被列为自治区品牌专业,2012年观赏园艺方向被列入国际学术互认课程项目。截至2019年,园艺专业已为国家和自治区培养本科生58届,共计4367名。2022年6月园艺专业获批教育部“双万计划”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本学科已具备培养学士、硕士及博士的完整高等教育体系。

三、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优势

本专业培养德才兼备、身心健康、知识结构合理,有健全的人格、高尚的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感,有一定的批判思维与创新能力、科学研究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有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的志向,具备国际视野和团队合作精神以及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本专业培养具备坚实的生物学基础、掌握园艺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在相关领域和部门从事园艺教学与科研、生产与推广、经营与管理的学术精英创新型人才、创新创业技术领军和社会发展管理复合型人才。

70多年来的建设积淀了厚重的基础,扎根内蒙古,为我区园艺作物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技术支撑。坚持教学、科研、推广协同育人机制,形成产学研结合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应现代园艺产业持续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许多毕业生已经成为国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国内外知名大学、学术机构的业务骨干和管理精英,比如,国内知名的蔬菜育种专家,1985届蔬菜专业研究生孙德岭研究员,他带领团队取得的技术填补了我国花椰菜研究领域的空白,“死磕”一粒种子,让花菜拥有世界一流的“中国芯”,2021年获评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本专业优秀毕业生可以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

四、专业建设思路及举措

1、重新修订培养方案,构建通识教育核心及拓展课程、基础教育核心及拓展课程、专业教育核心及拓展课程教学体系六大平台

优化课程设置,加大基础学科课时数,加强专业核心课程,突出实践课程,强化专业实习、课程论文、毕业论文、社会实践等教学模块建设。

2、推进理论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

1)以专业核心课为抓手进行一流课程建设。在现有自治区级精品课程《设施园艺》基础上,推进自治区一流课程的认定和团队验收,开展国家级一流课程申报;目前获批6门校级一流课程。

2)组织教师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工作。近年来,获批各类各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共9项。

3)积极开展教材建设,参与全国统编教材编写工作,自编配套的实验课或专业实践课程教材。

4)组织教师积极参加教学比赛。

5)积极开展英汉双语教学。开设《园艺植物育种学》、《园艺植物栽培生理》、《植物组织培养》三门英汉双语课程,提高学生的英语和专业水平。

3、以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改革实验实践教学体系

1)高度重视实践环节,“4田4课”制贯穿整个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2)进行实验课教学内容和模式的改革创新。鼓励学生成立小组完成设计型、综合型实验;根据兴趣和教师科研项目需求,遴选学生进入实验室,开展科学研究、创新创业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深入理论知识、提高实验技能、培养创新精神。

4、全面提升学生培养质量

园艺专业根据学生自身意愿和综合表现情况,实施因材施教的“应用型”和“复合应用型”培养模式。

“应用型”培养模式:(1)根据“产学研融合,协同育人”的目标,广泛与企业以及其他用人单位加强联系。实施“顶岗实习”和“校企双师制”实践教学模式。遴选一部分学生成为用人单位的定制化培养人才。(2)配备具有较强生产实践能力的教师,对学生专门在园艺生产和智慧农业方面进行训练,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学生的毕业论文选题和研究紧密结合用人单位生产中的关键问题,为毕业后直接上岗做前期准备。

“复合应用型”培养模式:(1)加强学生的英语学习,分子生物学等课程在实验室开展实验。(2)鼓励学生申报科创项目;遴选承担国家级、自治区级科研项目的教师担任科研训练导师;申报的项目面向市场需求;鼓励学生继续深造。(3)优秀学生推荐免试读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