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介绍
发布时间:2022年09月01日 17:24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始建于1988年。学院有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流动站,食品加工与安全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基于“一带一路”和“乡村振兴”国家战略,立足内蒙古,围绕“国家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的重大需求,开展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着力打造“乳品工程”、“肉品科学与技术”、“乳酸菌资源开发与利用”、“特色农产品资源开发利用”四个特色研究方向。

学院现有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青、国家优青、自治区“草原英才”等优秀人才组成的导师队伍,其中博士生导师25人、硕士生导师42人。建设了乳酸菌与发酵乳制品、肉品科学与技术、益生乳酸菌与肠道微生物、乳酸菌种质资源及生物多样性等省部级以上创新团队9个,张和平教授带领团队荣获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和神农中华农业科技成果优秀创新团队奖等荣誉称号。学院在校研究生569人,包括博士生93名、学硕209名、全日制专硕190名、非全日制专硕77人。学科现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19个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此外与呼和浩特市政府、蒙牛乳业、江中制药等建立联合实验室,与67家单位联合成立了内蒙古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产学研董事会。

多年来,一直坚持教学、科研和生产实践相结合,十三五期间学院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内蒙古重大科技专项等纵向项目180项,获得资助共1.2亿元。承担横向项目37项,共计1200万元。多项标志性科研成果在《Cell Metabolism》、《Science Bulletin》、《Microbiome》、《Food Chemistry》、《中国食品学报》和《科学通报》等高水平期刊发表,近五年累计发表论文933篇,其中SCI收录287篇(中科院一区论文69篇,IF=10.0以上8篇,IF=5.0以上42篇),EI收录162篇;授权发明专利30项;技术成果转化3418万元;起草食品安全地方标准12项;获得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全国创新争先奖、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内蒙古科学技术特别贡献奖、高等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内蒙古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奖励和荣誉。

学院十分重视研究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为突破口,大力开展学生第二课堂及科技创新活动。设立研究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立项30项,约150人次参与。学生在全国和自治区“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青春”创业计划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以及食品行业大赛等竞赛中屡获佳绩,区级及区级以上获奖项目累计22项,获奖学生累计114人次。

通过多年的努力,本学科建立全球最大乳酸菌资源库,创建益生菌-肠道菌群-宿主健康为主线的研发体系,攻克产业化关键技术,打破国外技术壁垒;探究宰后生理及品质调控技术,创建草原牛羊冷鲜肉、精深加工和副产物综合利用研发体系,实现发酵肉制品产业化;解析燕麦、荞麦等区域特色农产品的功能特性,开发植物蛋白系列产品;完成民族乳制品,标准化、规范化、产业化示范。在蒙牛乳业、江中制药等企业进行成果转化,组建联合实验室助力企业核心技术自主化;催生内蒙古骆驼研究院、北京科拓生物等教师创建机构。

近几年本学科学术水平长足进步,优势特色更加凸显,扎实推进“科技兴蒙”,学科影响显著提升,初步形成“立足内蒙古、服务西部、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