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学学科介绍
发布时间:2022年09月01日 18:03

内蒙古农业大学畜牧学学科始建于1952年,1963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93年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专业获批博士学位授权点;2000年被批准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是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内蒙古自治区第一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也是全国首批四个畜牧学博士学位授权点之一。2001年被批准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6年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为B,是自治区第一批“双一流”建设学科。

学科立足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畜牧业发展重大需求,围绕草食家畜良种繁育、精准营养调控、智慧养殖等方向开展研究,解决制约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卡脖子”问题,提升畜牧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学科依托自治区草食家畜、天然草场的资源优势,在70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草原畜牧业为重点的学科特色和优势。在绒山羊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马属动物种质资源创新与遗传改良、草食家畜生态高效养殖、绿色饲料添加剂研发等领域取得了重大成果。先后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一篇博士论文被评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学科现有专任教师68人,其中教授22人、副教授24人,博士生导师17人,硕士生导师38人;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2人,国家畜牧学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国家动物生产类教指委副主任委员1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1人,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委员2人,全国师德标兵1人,“教学名师”等自治区级人才27人。学科多措并举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近年来涌现出“感动内蒙古”十大人物李金泉教授,全国师德标兵、自治区教学名师芒来教授,自治区教学名师、优秀研究生导师闫素梅教授等先进典型。

学科着力推进“学科-专业-课程”一体化建设,打造一流教学团队,提升教育教学水平。近五年获自治区教学成果一等奖5项;获“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银奖等各类竞赛奖项14项。近五年培养博士研究生60人、硕士研究生313人。学生就业率达90%以上,其中30%以上毕业生在伊利、蒙牛、大北农等上市公司就业。

学科现有省部级科研平台12个,通过组建“大团队”,建设“大平台”,助力产出“大成果”。张家新教授团队研发的胚胎体外生产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良种牛羊卵子高效利用快繁关键技术2021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近五年,学科获省部级科技奖励一等奖6项;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自治区重大专项等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100余项,到账科研经费9100余万元;出版专著17部,发表学术论文539篇,其中SCI收录125篇,制定标准10项,授权发明专利7项,获软件著作权52项。

学科紧密结合国家、自治区重大需求,牢固树立服务社会意识,形成了正大产教融合、校-地-企协同创新、技术赋能引领产业发展、科技特派员服务行业四种社会服务模式,为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今后,学科建设将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自治区“两个屏障”、 “两个基地”、 “一个桥头堡” 的战略定位为引领,突出特色优势,为促进国家和自治区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而不断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