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助力推动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深化校地合作,加快推动科研成果转化步伐,学校组织20余名教师、博士研究生于27日至28日开展了为期两天的“助力乡村振兴 博士团杭锦行”活动。
本次活动以“创新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助力乡村振兴新途径”为主题,博士团由我校动物科学学院、兽医学院、农学院、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草原与资源环境学院的老师、博士研究生22人组成,并根据学科及研究领域的不同划分了土地改良组,作物栽培耕作组,畜牧组,水产组,种植业组,兽医组等6个大组,前往杭锦旗各苏木镇调研指导盐碱地改良、养殖技术、疫病防治等工作。
博士团结合杭锦旗农牧业产业发展需求,发挥学校在作物栽培、种植、养殖、畜牧、土壤改良等方面的专业特色和人才优势,以专题讲座、实地考察、现场指导、组织座谈等形式开展乡村振兴科技服务。
活动中,团队成员、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刘景辉教授在杭锦旗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会上以《特色产业+农业品牌≈乡村振兴》为题,深入解读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发展特色产业、建立农业品牌的重要内涵与发展意义。畜牧组在考察中详细解答了养殖企业、农牧户在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并围绕种羊培育、饲料配方及生产管理等提出了改进意见和建议。针对盐碱治理难点,土壤改良组结合当地沙土资源丰富的优势,提出了利用掺沙法改善土壤耕层结构,开展耐盐碱作物种植和品种选育的建议,并向农户推广盐碱地治理知识;种植业组则深入吉日嘎拉图镇的向日葵生产基地,就目前影响向日葵产量和品种的病虫害情况进行了调研,还针对当地的病虫害情况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等等。
为期两天的科技服务活动中,博士团累计行程近1800公里,走访机关、企业、科研基地、养殖基地、合作社、农牧户共23个,全方面、多角度地为当地农牧业经济发展进行了技术指导,充分展现了我校农牧业人才、教育、科技等方面的优势,拓展了校地产学研合作交流平台,为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合格“三农”人才、为更好地开展校地企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