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8月9日,由内蒙古农业大学李畅游校长倡导,内蒙古农业大学组织承办的国家西部大开发重点支持建设院校第一次建设成果座谈会在呼和浩特召开。国务委员陈至立致信大会。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会长、农业部原部长陈耀邦向大会发来贺信。出席会议的领导有: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原副主任李主其,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教育部原副部长周远清,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副主任周维德,内蒙古自治区副主席雷·额尔德尼,教育部办公厅秘书处处长安钰峰,教育部高教司办公室主任康凯,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厅长王玉明,内蒙古自治区发改委副主任兼西部开发办主任乔木,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副厅长满达等。参加本次会议的西部大开发重点支持建设院校的领导有:石河子大学党委书记周生贵,广西大学校长唐纪良,西南科技大学校长肖正学,西北师范大学校长王利民,云南大学副校长洪品杰,贵州大学常务副书记申振东,延边大学副校长于永和,西北大学副校长杨春德,青海大学副校长张英智,宁夏大学副校长谢应忠,内蒙古农业大学党委书记云荣布扎木苏、校长李畅游和校其他党政领导;新疆大学赵光辉等各高校办公室主任也出席会议。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电视台》、《西部时报》、《内蒙古日报》、内蒙古电视台等中央和自治区新闻媒体的记者参加了这次会议,并作全程报道。

陈至立国务委员在贺信中指出,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西部地区的教育事业,重点支持建设西部地区“一省一校”就是促进西部高等教育建设和发展的长期战略决策。6年来,在“一省一校”重点支持建设的带动下,各高校基础设施和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教学质量、学科建设、师资力量、办学水平等都有显著提高。对西部地区人才培养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陈至立国务委员强调,西部的发展,教育是基础,人才是关键。高等教育承担着重要的使命,中央将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西部高等教育的发展。她希望各高校要认真总结建设成就,交流建设经验,共同谋划未来;抢抓机遇,巩固和扩大建设成效;树立科学发展观,强化办学特色,提高办学质量,努力建设西部地区高水平大学;发挥龙头和辐射作用,带动西部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为促进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全国政协常委、农业部原部长陈耀邦在贺信中也高度评价了国家对西部地区“一省一校”重点建设项目的成就,并希望今后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建设成效,把重点支持建设院校真正建成西部地区的“高水平大学”。
会上,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教育部原副部长周远清讲话。他主要从怎样全面正确理解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内涵、高等教育如何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服务,高校自身怎样发展,特别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必须走特色发展道路、对进一步推进高等教育的改革提出了许多具体的意见。
内蒙古自治区副主席雷·额尔德尼作了重要讲话。他介绍了内蒙古自治区的基本情况,充分肯定了国家实施重点支持建设西部地区“一省一校”的重要举措,肯定了内蒙古农业大学在国家重点支持建设下所取得的成绩以及为自治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作出的贡献,并希望内蒙古农业大学虚心学习兄弟院校好的办学思路和办学经验,努力向高水平大学迈进。
教育部高教司办公室主任康凯和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副厅长满达分别讲话。内蒙古农业大学党委书记云荣布扎木苏致欢迎词。校长李畅游在讲话中介绍了这次会议召开的背景、内蒙古农业大学在国家重点支持建设下所取得的成绩及下一步的发展规划。
这次会议的目的主要在于及时总结西部重点支持建设院校的建设成果,交流建设经验,规划“十一五”发展建设,促进重点建设院校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
9月2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西部重点支持建设14所高校校长致温总理的汇报信上作出重要批示。9月3日,国务委员陈至立也作出重要批示。区内外多家新闻媒体对会议进行了报道。
附
为了西部崛起的“朝阳工程”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重点建设高校座谈会纪实
中国苍莽无际的西部,曾经有荒凉、失落、发展缓慢的历史沉重感。像古老的勒勒车负重前行碾出的车辙,留下的是生存和发展的艰难……当人类跨过新世纪的巨槛之后,它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五年间,变成了一片充满无限生机,充满无限魅力,充满日新月异发展变化契机的神奇热土。8月9日、10日两天,“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重点建设高校座谈会”在内蒙古的历史文化名城呼和浩特市宾悦大酒店召开。校长们在座谈讨论中悟得,国家重点支持建设西部高校的英明举措是为了中国西部崛起的——“朝阳工程”。
一、若赶赴一个节日盛会纷至沓来
会议是内蒙古农业大学在自治区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牵头筹备召开的。前来参加会议的大学校长们欣欣然,若赶赴一个节日盛会。他们来自占中国版图71.4%的辽阔西部国土上,皆怀着极大的热情不远数千里赶来参加。他们代表的学校有贵州大学这样历经百年沧桑的老校,有新疆大学和延边大学这样的“211工程”重点大学及省部共建学校,有石河子大学这样的新组建的省部共建大学,也有内蒙古农业大学这样的体现草原畜牧业鲜明办学特色的学校。西部地区包含了中国五大民族自治区和30多个民族自治州县。这些莅临会议的校长们代表着有近50个少数民族的30余万在校学生和23000余名教职工。
江泽民同志在西部视察时曾指出:“人才是决定我们事业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西部大开发,人才是关键……”是啊,广西大学、云南大学、宁夏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石河子大学、西北大学、西北师范大学、西南科技大学、西藏大学、延边大学、贵州大学、青海大学、重庆医科大学、新疆大学等14所高举起为西部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广育英才大旗的高校,共有一级学科博士点26个,二级学科博士点247个,22个博士后流动站,1230个硕士点,另有国家级重点学科12个,省部级重点学科204个,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学科研人员万余人。今日人才的摇篮,是明天西部的希望,在人才培养上他们将连同这一区域的兄弟院校为捧出西部发展建设的太阳而共同作出不可估量的贡献。国家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号角吹响之际,在新世纪开元之时,在“十五”规划实施的第一年,从培养人才入手,确定这14所高校为重点支持建设高校,予以国债专项资金支持,让西部地区人民从中看到了崛起的希望,让这些莅会的校长们领略到一个党和国家对西部地区人民的关怀,对西部发展建设的高度重视,对西部人才培养给予全方位支持的——“朝阳工程”。
二、国务委员陈至立同志欣然致函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重点建设高校座谈会”是这14所高校校长第一次聚首相逢的大会。筹办组织者内蒙古农业大学为这次会议做了精心准备,专门办了14所高校发展建设成果展览,编印了《国家西部大开发重点支持建设高校材料汇编》和《西部大开发有关文件汇编》等。他们深知这次会议上会有鸿篇大论,会有侃侃而谈,会有滔滔不绝,会有循循探讨。因为,这次会议是深入总结14所高校在国债专项资金的重点支持下发生让全国高等教育界瞩目变化之会议;这次会议又是寻找差距,发现问题,规划新的蓝图,求得国家再给予支持以步向辉煌的会议。莅临会议者皆为一校之长(或党委书记),皆为带领一所高校的各族师生员工历经5年之久的拼搏,在理想化为现实之转变的路上取得重大进展的人,皆为经过一番奋斗而取得成功,来到内蒙古,在“喘息”之间,又谋略下一步该如何发展的领军人物。中国的西部,像泥土一样朴实的人们皆有一个朴素的愿望,那就是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这些西部四面八方的来者在国家温暖人心的“朝阳工程”重点支持建设中,理想就是把一所大学办得红红火火,像朝阳一样呈升腾之态势,像朝阳一样蕴含着无限发展的生机……
这次会议的召开受到教育部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公室、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中央部委的关注和支持,受到国家和自治区有关领导及有关部门的重视。国务委员陈至立同志在百忙之中,亲自署名给会议发来了一封题为《致西部大开发重点支持建设高校座谈会》的信函。另有原农业部长陈耀邦等多年关注西部地区发展建设的老领导发来了贺信。陈至立国务委员在信中说:
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西部地区的教育事业,重点支持建设西部地区“一省一校”就是促进西部高等教育建设和发展的长期战略决策。
六年来,在“一省一校”重点支持建设的带动下,通过你们自身的努力,各高校基础设施和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教学质量、学科建设、师资力量、办学水平等都有显著提高。对西部地区人才培养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西部的发展,教育是基础,人才是关键。高等教育承担着重要的使命,中央将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西部高等教育的发展。
希望你们认真总结建设成就,交流建设经验,共同谋划未来;抢抓机遇,巩固和扩大建设成效;树立科学发展观,强化办学特色,提高办学质量,努力建设西部地区的高水平大学;发挥龙头和辐射作用,带动西部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为促进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构建和谐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委员,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李主其同志,中国高教学会会长,原教育部副部长周远清同志及教育部的有关同志专程从北京赶来参加会议。
8月9日上午9时,内蒙古农业大学校长李畅游教授主持了会议开幕式,校党委书记云荣布扎木苏同志致词欢迎莅临会议的各位校长。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雷·额尔德尼出席会议,表示祝贺。他在讲话中说,内蒙古农业大学有幸成为西部地区重点建设高校之一,这不仅是内蒙古农业大学建设与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而且对自治区高等教育的发展,对内蒙古人力资源的开发和高层次人才的培养,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在这个重点建设项目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的时候,确有必要进行系统的总结。这对于坚定信心、明确方向,继续搞好“一省一校”重点项目建设,推进西部地区重点建设高校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无疑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希望会议在总结建设成效、交流建设经验和创新工作思路等方面取得积极的成果;希望内蒙古农业大学虚心学习兄弟院校好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经验,努力向西部地区“高水平大学”的行列迈进。并预祝座谈会取得圆满成功。
另外,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西部时报、内蒙古日报和内蒙古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媒体十分关注这次会议,分别进行了专题报道。许多记者到会采访校长们,倾听这些“实施者”讲述5年来是怎样为了不辜负党和国家的期望,领军拼搏,成就——“朝阳工程”。
三、内蒙古农大的发展赢得了好评
内蒙古农业大学,作为国家重点支持建设的14所高校中唯一的农业高校、非“211工程”及省部共建高校,作为会议的首发倡导者、筹备组织者及主办单位,为会议所作出的贡献受到各个高校校长的充分肯定,并在会议上首先汇报了5年来发展建设的情况——
这所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农业院校,不失时机地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按照重点建设的总体要求,明确目标,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扎实推进,各项事业蒸蒸日上,呈现出大跨越、大发展的良好势头。首先是学校基础建设和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学校利用国债专项资金先后完成了图书馆、体育馆、生态实验楼、水利与土木建设工程实验楼等近5万平方米的校舍建设,使得学校基本教学条件得到根本性改变。其次是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不断提高。目前,在校本、专科生由9000多人增加到23600人,研究生由308人增加到1880人。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由1个增加到6个,二级学科博士点由7个增加到33个,成为内蒙古地区博士点最多的高校。硕士学位授权点由27个增加到72个,新增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2002年,这所大学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获得优秀。第三是师资队伍不断优化。学校共吸引75名博士毕业生来校工作,目前,专任教师1210名,其中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70余名,硕士以上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的50%以上。第四是科研与服务社会的能力显著提高。基础设施的提高与完善,学科和人才建设水平的提高,也增强了这所高校科学研究与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近5年来,学校平均每年获得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均在20项以上,共计121项,在全国农业院校中名列前六位。共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技项目489项,科研项目总经费1.15亿元,取得科研成果178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1项,其中一等奖6项,为内蒙古的生态建设、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禁牧舍饲等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学校在2005年被自治区政府授予“全区科教兴区突出贡献先进集体”称号。“乳品生物技术与工程”和“草业与草地资源”实验室被教育部批准为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站”被批准为国家级森林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站。学校还新建3个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和3个工程研究中心。另外,学校的党建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加强。在庆祝建党85周年之际,学校党委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受到了党中央的表彰奖励。

内蒙古大草原辽远无极,绵延8000余里,是世界五大草原之一,又位于一代天骄勒马驻足雄视千古的高原上,被誉为“天堂草原”,呼和浩特是其王冠,而内蒙古农业大学利用国债专项资金经过5年的发展建设,已经像镶嵌在这顶王冠上的绿宝石一样,闪烁出奇异的光芒。它以鲜明的办学特色给予校长们全新的感觉,并使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内蒙古农业大学的汇报集中地展示了一所办在祖国北疆的地方大学5年来发生的变化。特别是国债专项资金投入后所产生的多方面的效益,赢得了会议的一致好评和充分肯定。“朝阳工程”让这所大学发生了一步一重大的变化,看到了大发展带来的希望,也让参加会议的校长们为这一学校的发展变化,为国家利用国债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建设西部高校的决策以热烈的掌声“叫好”,更以热烈的掌声肯定为了西部崛起的——“朝阳工程”。
四、会议上有道亮丽无比的风景线
2天的座谈会上,发言十分踊跃,讨论也十分热烈。国家13亿国债专项资金的投入带动地方政府匹配近两亿元的投资,带动各个西部高校自筹资金多达10亿元。各个高校在5年的发展建设上取得的成果,已经成了会议上一道亮丽无比的风景线。这个被誉为西部崛起之“朝阳工程”为校长们心头洒下了一片灿烂阳光。
——广西大学在国家重点支持建设中,整体办学实力得到了迅速提高,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队伍建设、基地建设、科技创新、办学条件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也在广西高等教育中起到示范带头作用。特别是学科实力得到明显提升。广西大学重点建设了“生物技术与亚热带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等5个学科。通过建设,这5个学科研究方面进一步凝练,研究条件明显改善,研究环境焕然一新;研究水平高,结构合理的研究团队已经形成;学科的实力得到了明显增强,部分研究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的“结构工程”和“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等两个学科已经成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科在水牛体细胞克隆研究领域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于2004年11月研究成功世界首例体细胞克隆水牛。该学科通过利用分离哺乳动物XY精子技术,已获得了世界首例经过分离XY精子性别控制的雌性水牛试管双犊,成果具有国际领先水平。
——石河子大学在过去的5年,受益于西部重点支持建设高校的各项政策,实现了从单科性院校向多科性院校发展的历史性跨越,进入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时期,基础建设和办学条件明显改善,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社会声誉和师资力量全面提升;成功实现了5个零的突破:博士点实现零的突破,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建设实现零的突破,国家“863”计划高科技项目实现零的突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文科硕士点实现零的突破,留学生教育和国际科研合作项目实现零的突破。这些成绩的取得,标志着石河子大学正一步步朝着高水平、综合性、开放性教学研究型大学目标迈进。
——青海大学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取得重大进展。从2001~2005年期间,国债专项资金投入8000万元,先后建成了化院综合楼等基础设施,建筑面积达56500平方米。这些项目的建成,基本满足了人才培养的要求,对学校培养应用型人才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另外,学校利用国债校园网专项资金建设的校园网,搭建了现代化技术教育和办公自动化的平台,网络信息加快了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实现了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的高速互联,校园网建设已初步完成并投入使用,全校已经有100多门课程能够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教学质量和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
…………
啊,步步都有辉煌,校校皆现发展建设的大好风光,恕不一一赘述。国家西部大开发重点支持建设的14所高校成果在座谈会上的集中展示,像8月的内蒙古大草原上的片片花云,美不胜收。万紫千红的景色,没有太阳的光辉不能出现。如此成就,让座谈会上的每一个人都想到这是来自国债专项资金的重点支持建设、来自能使旧貌换新颜的——“朝阳工程”。
五、共识与感悟足见会议成果丰硕
短短2天的座谈会,虽开在盛夏8月的呼和浩特,时有绿色的草原风翻越古阴山悄然吹来,让人感到凉爽怡人,但校长们心中都燃起了一团火。虽会期仅仅2天,但校长们深知“相见时难”,热烈的讨论逐步深入,信息的沟通十分广泛,而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形成了如下四方面的共识和感悟:
一、为落实西部大开发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积极推进西部地区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国家利用国债专项资金支持西部地区每省、自治区、直辖市重点建设一所大学。这是在高等教育领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生动体现,是全面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一项对西部地区高校的雪中送炭工程,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西部地区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视和关怀。对于实现重点支持建设院校跨越式发展,进而带动整个西部高等教育的发展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二、国债专项资金的重点支持建设,使这些学校做起了人才的大文章。中国西部的高校与东南沿海地区的高校在各个方面的差距是众所周知的。多年来,西部的人才流失严重,校长们深有感触地说:“不但孔雀东南飞了,连麻雀也跟着孔雀东南飞了。”无奈之举是提出“感情留人”,苍白无力的一句话是否能留得住人,连校长们自己都质疑。可是,当国家重点支持建设的国债专项资金一到位,这14所高校的图书馆、教学大楼、实验室大楼和体育馆等等,一座座新楼像雨后春笋拔地而起,校园从破败中走出,在形象上有了彻底的改观,高新尖教学仪器设施进入了校园,许多院校博士点实现零的突破或成几倍的增加成为办学层次提高的显著标志。许多专家学者因办学条件和科研条件发生的大变化开始主持一些国家及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并获得成果。这一系列充满生机的发展变化成为挽留人才最有力的说明,那就是西部也可以大有作为,西部高校也有条件让专家学者出成果,随着西部高等教育突飞猛进的发展,西部将是人才大有用武之地甚至能建立青史留名之丰功伟绩的。校长们认为,正是国家对西部高校发展建设的重点支持稳定了人才的“军心”,同时又为吸引人才打下基础,而且开创了新局面。许多高级知识分子及应届毕业生等已经开始响应国家的号召来西部建功立业。再有一点就是办学条件的改善带来了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如各个学校在校生人数普遍增长了3倍。有的学校2006年的研究生人数竟是10倍于5年前。一句话,可以说,国债专项资金对西部高校带来的效益之一就是这些学校体现了“朝阳工程”的根本,在留住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人才方面做起了大文章。
三、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和艰巨的历史任务。这是世纪之初党中央高瞻远瞩,总揽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西部的崛起,人才是关键。西部地区高校在西部大开发中,承担着直接为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人才支持和科技支撑的重要任务。作为国家重点支持建设的14所高校在总结已经取得的成绩,总结成功的经验,梳理有利于西部高校发展的国内外信息,认真找出同内地及东南沿海高校差距的同时,要认真学习教育部、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关于印发2004-2010年西部地区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若干意见》等重要文件,深刻领会文件精神,把握政策和机遇,责无旁贷地以强烈的使命感和更高的责任感做好工作,紧紧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和国家给予的各项优惠政策,充分发扬长期以来形成的“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西部精神,进一步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打造自身的办学特色,也要有“敢为人先”的精神,做好发展规划,在已经取得成绩的基础上,与时俱进,进一步扩大战果。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四、5年的实践证明,国家重点支持建设的14所高校,对西部人才的培养,特别是对新疆、西藏、内蒙古、宁夏、广西等少数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人才的培养上作出了较大贡献,科学研究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为促进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和社会经济发展等提供了最为直接的智力、人才和科技支持。也带动了西部高等教育的共同发展,为民族团结、边疆繁荣稳定,创新型国家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也必须看到的事实是,这些学校正处于后发起飞的关键时期,要想走进一个全新的天地,要实现成为高层次、高水平、高办学效益的大学,在西部地区发挥龙头和辐射作用的目标,还需要国家持续给予重点支持建设,才能不负党和人民的期望,在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西部地区的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上交一份让人民满意的答卷!“朝阳工程”的继续实施,将使这些被国家重点支持建设的高校在西部崛起之际再次走向成功、走向新的辉煌,去接受党和人民授予的为了西部的崛起而建立不朽功勋的,像朝阳一样硕大无朋,让神州赤县瞩目的金质勋章……
六、校长们企盼继续实施“朝阳工程”
大漠、草原、突兀的世界屋脊,森林、峡谷、无穷的宝藏,舞袖、欢歌、浓郁的民族风情。来自这片神奇热土上的校长们都有西部发展的美好憧憬,都有西部高校发展的蓝图一卷藏于胸中。然而,西部需要倡导,西部需要沟通,西部地区的高校在发展建设与服务地方经济上更需要联手攻关,携手向前,方能铸就一个个成功的里程碑……“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重点建设高校座谈会”开得十分圆满、成功。校长们议定将建立一个较为稳定的交流与合作机制,共谋西部高等教育发展大业。内蒙古农业大学为这次会议作出的贡献在会议结束时再次受到充分的肯定。会议结束后,校长们进行了领略西部大开发地区历史文化、蒙古风情和生态环境的考察。他们在看到草原之夜的明灿篝火,草原朝阳在万千里广阔的地平线上,在草原上一切生灵的千呼万唤中升腾而起时,又在激动之余进入了沉思。他们在又一次咀嚼会议内容时生成热望,他们期待的是——
为了西部崛起,国家继续实施“朝阳工程”。
注:本文载于2006年9月5日《内蒙古日报》第5版 作者续维国 李秀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