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5月12日,自治区首例克隆绵羊在内蒙古农业大学教学牧场出生。这是生物工程学院周欢敏教授主持的课题组经过两年多的研究,运用成年体细胞克隆技术成功克隆出的一只绵羊。这只羔羊的成功出生,标志着绵羊体细胞克隆技术的成熟。

2010年,我国第一个最大规模的转基因克隆绵羊群在内蒙古农业大学动物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诞生。这标志着我国绵羊现代生物育种技术又有了新的突破。
这项研究为国家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课题,由内蒙古农业大学动物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周欢敏教授带领的科研团队承担。这个团队从2009年开始绵羊转基因品种的培育工作,经过了两年的技术攻关取得了成功,并于2010年12月下旬获得了第一批转基因羔羊25只,还有9只预计明年3月初出生。这项成果运用了分子生物学、基因转染、体细胞克隆、胚胎移植等技术,突破常规育种所无法实现的跨物种基因转移,从而使物种可以根据人们的意愿与需求,设计和创造出新的性状,改变家畜的生产性能,同时也大大缩短了育种进程,加快了遗传育种的改良速度,将促进畜牧业的快速发展。这项成果的获得表明将转基因动物技术应用于肉羊的育种改良具有可行性,通过进一步的育种研究工作可以创造新的性状,迅速改进生产功能,培育具有特殊功能的新品种,使肉羊生产从单一低质型向多功能高效型快速转变,以推动肉羊改良和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科技日报》、《内蒙古日报》、《内蒙古新闻网》、《北方新报》、内蒙古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对转基因克隆绵羊群的诞生进行了采访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