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费孝通为内蒙古农牧学院题词
发布时间:2022年08月08日 16:27

1985年6月15日,著名社会学家、全国政协副主席费孝通,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等地做了大量社会调查后,就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开发建设等问题做了专题报告。他指出,内蒙古作为全国成立最早的少数民族自治区,要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要敞开门户,引进技术,引进人才与智力。

10年之后的1995年7月,在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王凤、自治区人大副主任刘震乙和内蒙古农牧学院副院长硕士教授、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所长马教授、中国社会与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潘乃谷研究员等陪同下,费孝通重访内蒙古赤峰等地。费孝通同志对赤峰十分熟悉,亦颇具感情,早在10多年前,他考察赤峰长城地毯厂时,曾亲手在正作中的、被周恩来同志誉为“国宝”的长城艺术挂毯上下一个栽绒结,并挥笔写过“人间绝艺,民族之光”的题词。在这次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身份重游旧地期间,于7月20日又为赤峰地区宁城老窖酒厂题词——“酒香飘万里,富民奔小康”……

在进行重访考察的过程中,内蒙古农牧学院麻硕士副院长等陪同人员深为费孝通副委员长对内蒙古了如指掌而叹服,如对呼和浩特的建设、对内蒙古的民族工作、对阿拉善吉兰泰盐场的发展等都高屋建瓴、慧眼独具地发表过很多有指导性的意见,特别是他针对内蒙古的经济发展,提出了“把10亿亩草地恢复到真正精牧水平”,内蒙古如走上发展现代化畜牧业道路,“全中国的经济面貌就可以大大地改变”等与内蒙古农牧学院所设专业、办学特色十分相关的指导性意见。硕士副院长介绍了内蒙古农牧学院的简单情况,并就如何办好这所大学,办出特色,如何为内蒙古的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服务等聆听了费孝通副委员长的意见。费孝通副委员长很理解内蒙古农牧学院为更名“内蒙古农牧大学”所做的前期准备工作。他看到了这所学校在内蒙古边疆走向繁荣的过程中应发挥的作用。早在1989年,他在《学术自述与反思》一文中谈到内蒙古畜牧业时就如是而言:

“从已有的种种实验中,我得到了启发,认识到开发边区必须走以牧为主、农牧结合的道路。在像内蒙古那样广阔的草原上,如果能大力发展现代化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贡献是难以估计的……

这次考察结束时,费孝通副委员长应硕士副院长要求,为内蒙古农牧学院题词,他希望内蒙古农牧学院能够更名为“内蒙古农牧大学”,更充分体现草原畜

牧业办学特色,在发展内蒙古现代化畜牧业上大有作为——

办好农牧大学 培养跨世纪人才

费孝通

费孝通,1933年,燕京大学社会学系毕业;1935年,清华大学研究生院社会学人类学系毕业;1938年,英国伦敦大学社会人类学专业毕业;1980年,获美国丹佛国际应用人类学会该年度马林诺斯基荣誉奖;1981年,英国伦敦皇家人类学会赫胥黎奖章;1987年,获美国纽约美国大不列颠全书奖;1993年,获日本福冈亚洲文化大奖。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现为中国社会学会名誉会长,中央民族学名誉校长、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学理论与方法、城乡社会学、民族社会学、社会人类学、文化人类学等。

注:随行人员马教授1976年毕业于内蒙古农牧学院农业机械系农机设计专业,1987年获得美国布朗大学社会学博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