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水春风,润物无声 ——学校“文化讲堂”回眸 王莉
发布时间:2022年08月10日 15:13

当东风吹进校园,当桃花绽放枝头,伴随着春的脚步,我们走进文化讲堂。放眼望去,300人的阶梯教室座无虚席。讲台上教授正在作《中国传统文化与人格构建》讲座。他气度雍容,侃侃而谈。从道德、情感、智慧和理性4个维度解析人格构建的基本理论,阐述中国传统文化与人格构建的关系,指出无论是儒家的仁、义、礼、智、信,还是道家的不与世游乎尘都对个体人格完善提供有益借鉴。现代人可以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和营养补偿个体人格的缺失。在师生互动环节,霍老师跟学生们像朋友一样亲切地交谈,热烈地讨论着……从在座学子炽热的目光会心的微笑以及频繁响起的热烈掌声中,我们感受到的是智慧的交流和思想的共鸣。讲座结束,许多同学在听课卡上真诚地写道:这堂课受益浅,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老师讲得真好!底蕴深厚,幽默、淡定,很有人格魅力”……

此情此景,我们恍若回到2500年前沂水春风的孔子课堂。《论语·先进》记载当年孔子与晳、子路、冉有、公西华众弟子探讨人生志向。孔子的循循善诱、长者风范;子路的鲁莽直率、好胜自诩;有的谨慎谦逊、不卑不亢;公西华的委婉谦恭、善于辞令点的洒脱高雅、从容淡定,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切磋琢磨,教学相长;沂水春风,润物无声。这种学习境界,这种师生关系,都让人唏嘘感叹,羡慕有加。如今我们在文化讲堂惊喜地体验到沂水春风的美妙境界。

一粒沙里看世界。文化讲堂的成长足迹,折射出我校文化素质教育改革的创新思路。在内蒙古农业大学60华诞来临之际,对文化讲堂的发展建设进行回顾总结,对于我校文化素质教育发展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文化素质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


内蒙古农业大学自1999年成为国家首批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以来,从自身实际出发,依托基地建设优化素质教育课程,以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提高学校的文化品位与格调为目标,以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主旋律构建文化素质教育体系。多年来,各个部门及全体师生员工精诚合作,携手共进,做了大量实实在在的工作。有效地整合了教育资源,合理调整了学科专业设置,极大地促进了学校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有机结合,提升了文化素质教育的层次和深度,学校整体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有显著提高。2009年春天,在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建设十周年之际,我校深入落实素质教育拓展计划,推出文化讲堂——大学生文化素质拓展系列讲座。


传播文明,服务学生滋润心灵


文化讲堂传承文化,传播文明,促进大学生的文化自觉与自信为宗旨。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自我认同和国际形象的标志。21世纪中西文化、世界文明也在迅速地交融和碰撞。文化已经成为一种国际竞争力。如何更好地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如何正确地理解、借鉴世界文明?这是当代大学生必须思考的课题。在此过程中,学生需要名师指引,更需要相互切磋交流,以领悟和掌握人类文化的大义和精要。这正是我校举办文化讲堂的初衷。文化讲堂就是围绕着传承优秀文化、传播古今文明、重塑文化信仰、弘扬真善美、传递爱的思想、丰富大学生的精神世界这一中心而开设的系列讲座。

文化讲堂坚持让专家、教授、学者为学生服务的宗旨。系列讲座丰富多彩内容涵盖哲学、历史、文化、艺术、科技、生态、环保、社交礼仪、生命情感等各方面,既有鲜活的时代气息,又有一定的学术深度。主讲嘉宾是来自全区各高校、科研所、学术团体的知名教授、专家学者。他们学术精湛、德艺双馨,在各自的研究领域卓有建树对于他们,我校学生是久仰大名不识庐山真面目,无缘聆听教诲。文化讲在全区高校教授专家学者和我校大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座交流情感启迪智慧、学术争鸣的桥梁。通过者的言传身教,通过师生平等的交流探讨,可以更好地启发学生冷静地思考、淡定地读书、潜心于学术研究。

文化讲堂坚持长期开设,春风化雨,滋润心灵的宗旨。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化素质教育是一种养成教育,是一种意识教育。学生素质、觉悟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文化讲堂的推出,致力于营造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氛围,建设优良学风,提升大学生的文化素质和科学素养,最终实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这是一项长期的教育工程,文化讲堂将长期开设,发挥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精心组织,力推精品


文化讲堂由学校教务处主管,由马克思主义教学研究部下设的文化素质教育中心组织实施。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作为文化素质教育主渠道的作用,充分发挥人文学科优势,开设以我校学生为对象的文化素质教育系列讲座。

文化讲堂以文化素质公共选修课的形式开设课程管理纳学校教务系统,实行学分制管理。全校各个专业的学生都可以自由选课,学生听满10次讲座,完成专题论文,可以获得2学分。这是我校文化素质教育教学改革的创新尝试,在内蒙古自治区高校里开未有之先河。调研显示,国内很多高校如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扬州大学等也把文化素质讲座列学分制管理,学生可以听讲座、拿学分。

文化讲堂坚持堂堂都是精品课的教育理念,精选主题、遴选讲师、力推精品努力打造农大的品牌课程。在师资的选拔上,立足于内蒙古自治区高校,聘请名师执教,实现资源共享、多方共赢。为保证讲座质量,按照学术水平、表述能力和人格魅力3个标准遴选主讲者。文化讲堂邀请到的不仅有专家、教授、博导,还有新锐学者、年轻教师。他们有的德高望重,学识渊博;有的学问精深、谈吐幽默;有的思维活跃、见解独特……

文化讲堂精心组织、优化环节。每一讲都精选教学内容、安排互动环节、推荐阅读书目、布置专题论文。将课堂讲授、互动讨论、课后答疑、考评方式有机结合保证了教学效果。每次讲座结束时主讲教师都会给学生留下电话号码、QQ号、电子邮箱等联系方式,便于课后答疑、交流探讨,由此建立起师生网络交流平台。有些学生与主讲教师在文化讲堂相识、相知,成为良师益友。这是令人高兴的事情。

文化讲堂是开放式讲堂,无论选课与否,无论学生还是教师职工都可以聆听讲座。文化素质教育中心着力做好讲座的前期宣传和后期报道工作。利用校园网络、电子屏幕、海报张贴等媒介大力宣传,对主讲者及讲座内容进行推介,以便扩大影响,让更多的师生走进文化讲堂。安排教室时,在优先保证选课学生听课座次的前提下,总是预留大量座位以便更多的师生旁听。整洁的教室、淡雅的鲜花、飘香的绿茶怡情益智,赏心悦目。简简单单营造出的是浓郁的学习氛围。


独具特色,成效显著


文化讲堂是学校推出的特色课程,是学校文化素质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实施素质教育的新途径。它充分挖掘高校知识优势和教师资源,为教授、专家、学者搭建一个展现学识的舞台,为大学生成长提供了高品质的文化大餐。

文化讲堂内容丰富多彩形式不拘一格学理性与实用性并存,权威性与前卫性并重;追求学术创新鼓励思想个性,强调雅俗共赏重视互动传播……适合求知欲旺盛的大学生受众。至2012年5月文化讲堂已经成功举办50期讲座。期期讲座,绝不雷同;与时俱进,时尚鲜活。受到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这一文化品牌已经悄悄地走进广大学子的心田。

平等对话、教学相长,构建新型师生互动模式。文化讲堂不仅在讲座的学术品质上用心打造还搭建了一个师生互动平台营造一种平等对话、文化争鸣的学术环境。每期讲座都安排互动时间,学生可以充分自由表达自己的不同见解和看法,再由主讲教师为学生做深入的解答。在这里没有居高临下的教诲,只有平等的对话,热烈的讨论;在这里,我可以不赞同你的观点,但是我却必须尊重你表达观点和意见的权力。最终实现良性互动、教学相长。

学、思、行紧密结合,实现由质的提升。《礼记·中庸》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只有学、思、行紧密结合,才能造就人才。以往的讲座学生听完就算了很少主动求知、探索,难以实现由质的提升和转变。文化讲堂每次讲座结束时都会布置专题论文作业:要求学生通过阅读书目、查阅资料、认真思考、亲身实践,然后写一篇论文。这样就使素质教育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实现了从知识到能力、素质的转变,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

文化讲堂是内蒙古农业大学拓宽渠道、突出特色、深入推进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希望她行健致远、越办越好,为母校的发展增光添彩!


王莉


王莉,女,汉族,1976年8月出生,四川重庆市人,讲师。1999年7月来校任教,现任马克思主义教学研究部文化素质教育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