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抓机遇 谋求校医院快速发展 孟 斌
发布时间:2022年08月10日 15:15

与农大同岁,与农大同进,与农大同庆,校医院经历半个多世纪的风雨洗礼,今天迎来了60华诞。校医院几代人恪尽职守、艰苦奋斗,特别是近十几年来,伴随着农大的科学发展,医院全体职工同心协力、开拓进取,紧紧抓住自身发展的历史机遇,使医院规模不断扩大,服务质量和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呈现出一派深化改革、创新发展的繁荣景象。

记得建校伊始,学校的医务工作,只靠两个人,几间房,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维持工作,医治些跌打损伤、头疼脑热、感冒腹痛等一般病症,再重的一些病只能转到大医院去治疗,服务对象也只是当时的160余名师生员工中的患者。靠简单的药物承担着学校师生员工的医疗保障服务。直到农林两校合并前,尽管林学院1996年成立校医院,但大小仍是个医务所。两校的医务所当时只有B超机、心电图机、X光机及简单的口腔治疗设备,两校的师生有4000余人学校的医疗保健工作在公费医疗的体制下运行,服务范围也局限在校园内。

千帆竞发从头越,万物茂盛又一春。随着农林两校合并,组建内蒙古农业大学,在校党政直接领导和关心下,内蒙古农业大学医院正式成立了。当时大家在喜庆之余,回眸医院的创建历程和轨迹,真是感慨万千。20世纪50年代的诞生创建,到六七十年代的困惑徘徊,再到八九十年代的成长探索,总是脱不开校医务所单纯门诊的形象。而校医院的诞生,终于使这艘船扬帆破冰前进了。当此之际,我们全体医护人员敏锐地意识到校医院的发展机遇摆在面前绝不能错过。校医院成立后,不仅受到全校师生员工的热情支持,而且得到校领导在人力、物力以及管理等方面的关爱和支持校医院很快迁进新址,有2400余的医疗用房,全院设立19个科室一个住院部还增加了300余万元的现代医疗设备,服务在校学生28000,教职工3000多人,家属突破万人。经过建设,全院实现了门诊及住院系统的计算机网络化管理,启用了电子病历,国家基本药品实行了零差价销售,开设校医院网站,在服务理念上鲜明地提出了立足校园,面向社区,服务大众,共享健康的办院思想,提出了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生命,以人才为根本,以科技为先导的管理理念和服务宗旨,使校医院的服务能力明显得到提高。

医护人员自身素质的增强,本身医疗水平的提升,是医院生存、建设、发展的生命力所在,是提高服务质量的关键因素。我们通过外派进修、集中培训、举办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使全体医护人员业务水平和医疗技能得到明显提高。现有医务人员50余人,均毕业于正规的医学院校,其中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8人,中级职称14人,95%的医生及护经过培训获得了全科医生社区护士的资格。由于我们服务质量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极大地改善了校医院的医疗形象,在广大患者及各级相关领导部门赢得了良好声誉。

2003年的非典威胁着中国大地,人们处在恐慌的状态,非典的病因不明、症状严重、治疗方法不确定。面对学校近30000人的师生员工,为了保障学校的安全和稳定、保障教学和科研的顺利进行,院领导班子带领全体医护人员,及时提出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三早原则,勇敢地承担留观发热学生的任务。全体医护人员没有一味退缩,在医院面积不足、床位紧张的情况下,组织医疗团队救治发热学生,冒着被感染的危险深入隔离区,认真查看留观学生的病情,做耐心细致的心理疏导,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并还根据疫情的情况制定防控预案,指导学校环境消毒,发放健康宣传材料开展疾病防控知识宣传,监测疫情的发展,及时调整防控措施,使学校在严重的疫情中没有发生一例感染病例,维护了校园稳定。2009年甲型H1N1流感再次袭来,高风险、高强度、高效率的工作一直伴随着全体医护人员,有了非典经验的医护人员,面对突然增加几倍的发热患者,全体医护人员以为师生生命健康保驾护航为己任,加班加点地工作,在医院加床,紧急腾出医院的会议室留观发热学生,对轻度发热的学生建立联系方式,电话追踪随访,每天都要打几百个电话,由于防控措施正确、组织得力、治疗有效,使学校再一次实现了甲流病例的零报告,获得了上级部门的表彰。经过两次疫情的实战锻炼,校医院的医疗诊治水平和应急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

有为才能有位。正因为我们很好地尽到了医院的职责,作出了应有的贡献,所以才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关心、重视和支持。不仅学校党政领导大力支援、指导和帮助而且得到呼和浩特市有关领导的重视和支持。自治区副主席刘新乐同志副市长刘菊茹同志,市政府、市政协、内蒙古卫生厅、内蒙古财政厅领导都亲临我们医院给予具体指导。于是我们不失时机地向上级部门申办了内蒙古自治区本级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呼和浩特市城镇职工及居民医疗保险的定点医院,内蒙古自治区医院的联盟医院内蒙古自治区本级医疗保险门诊特殊慢性病中治疗糖尿病、高血压的定点医院,自治区本级离休干部定点社区门诊。作为内蒙古医保的A级定点医院,连续10年被内蒙古自治区医疗保险管理局评为优秀定点医院,并成为全市社区卫生服务名副其实的示范中心

60年峥嵘岁月,60年风风雨雨,再次告诫我们要使校医院稳中求进、进中求好、好中求快、和谐健康发展,必须坚持学校是生存之本、改革是发展之力、服务是兴院之本、特色是院之牌的基本经验,以健康需求为导向,以健康安全为保障,以健康教育为要素,以文化氛围为途径,服务本校为重点,服务社区为亮点。校医院紧紧抓住后改革的发展契机,积极扩大对外服务。恰逢公费医疗管理体制的改革,教职工的医疗待遇纳入内蒙古自治区本级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校医院在失去固定的服务市场的同时,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我们积极向有关部门申请成为呼和浩特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定点医院的同时,早在2004年就经呼和浩特市政府批准成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东路社区服务中心,下设7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由于早期抢抓机遇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争取到了国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建设经费40万将校医院的内部环境进行了改造,得到了政府公共卫生服务的补贴200余万元,政府支持社区的医疗设备价值20万,以及国家基本药品零差价销售的补贴。服务范围拓宽了,医疗成本下降了,大众心理满足了,辖区内的师生员工及社区居民、患者享受到了实惠。职能的变化,使校医院在国家体制变革中走出瓶颈,获得了又一次的发展机遇。

面对60年革故鼎新铸就的荣耀事业,今天的校医院,在以新的形象新的气象新的姿态跻身于呼和浩特各类医院行列之中。今后,校医院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国家卫生政策的指引下,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继续改革创新锐意进取探索发展,为实现特色立院、品牌强院、服务兴院的目标而不懈地奋斗!

回顾校医院60年的发展历程,校医院人步履坚定,豪情如歌,展望未来,校医院人将而今迈步从头越,再发展新凯歌。


孟斌


孟斌,女,达斡尔族,1963年10月出生,黑龙江龙江县人,副主任医师。1986年7月来原内蒙古林学院工作,现任学生工作处副处长、校医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