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校——我梦想展翅翱翔的地方 芒来
发布时间:2022年08月10日 15:53


小马出世 一马当先


1962年8月9日我出生在一马平川的锡林郭勒草原镶黄旗一个贫困的牧民之家,父母给我取名,在蒙语里是领先者、先锋、带头人的意思,父母希望我一马当先出人头地。我是在马背上长大的,马背是我的摇篮。从小与马有着深厚的感情。蒙古人马上得天下,素有马背民族之称。马不仅是蒙古人的交通工具,同时也是蒙古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蒙古马体形矮小,其貌不扬,既没英纯血马的高贵气质又无阿拉伯马的修长骏美的身条。然而,蒙古马在风霜雪雨的大草原上,没有失去雄的马性,它们头大颈短,体魄强健胸宽鬃长皮厚毛粗,能抵御西伯利亚暴雪能扬蹄踢碎狼的脑袋。蒙古马具有世界上任何马都无法与之媲美的耐力与适应性,是牧民的义畜。马的这种忍耐、顽强、忠诚的秉性已深深地融入我的精神世界之中。我8岁离开家,离开父母,开始了艰苦的求学生涯。因为家庭不富裕,我与其他同龄孩子相比过早地体验到生活的艰辛与坎坷,也从小磨出克服困难,艰苦奋斗的意志。日东郭勒嘎查小学、鸿格日乌拉苏木初中、镶黄旗蒙古族中学,留下了我苦读的身影。当时的牧区中小学学习条件差师资力量弱,为了学好每一门功课,我每天只睡几个小时,成为当时班里最刻苦也是成绩最优秀的学生,高中毕业那一年,我一米八多的个头,体重却不到100斤。高考时我最大的理想就是考入内蒙古农牧学院畜牧专业,因为这里有研究马的专业,能够实现我与马相伴终生的愿望,而且,一位牧马人之子能够考上农业大学可谓是一件无上光荣的事。


横戈跃马 一马平川


1981年9月17日带着家乡牧民朋友对我的祝福与寄托来到了内蒙古农业大学这座美丽的校园。置身这所神圣的大学殿堂,我的心情格外激动,既感到成功的喜悦,又深深地懂得生命历程的新篇章将在这里书写,我立志要从这里走向世界,学成之后回到这里——我的母校为改变家乡马业作出自己的贡献。多年来,我一直为这一理想奋斗着。回忆往事,有过灯下的苦读赛场上的英姿也有过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痛苦,但母校始终都没有离开过我,陪在我身边激励我,培养我。

入学之初,和所有蒙汉双语授课的蒙古族学生一样一个难题便摆在了我的眼前——语言的障碍。由于自己中小学一直蒙语授课,直至上大学都没有系统地学习汉语。而在大学,很多课本和参考资料都是汉文,不懂汉语,学习从何说起。为解决这一问题并更好地培养我们,学校在我们大学一年级的时候就开设了汉语课程。于是全面而系统的汉语学习为我在以后的路上走得更加稳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我相信,所有从内蒙古农业大学走出来的蒙汉双语授课学生跟我一样都会感谢母校的汉语教学,因为语言是开阔视野、通往世界的工具。为全面培养人才,学校还规定了大学二年级开始学习一门外语。当时学校统一给蒙汉双语授课班选择了学习日语,这为我后来能继续深造,东渡去日本国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没有母校给我打下的语言基础就没有我的以蒙语、汉语、英语、日语写作出版的《蒙古人与马》、《马在中国》、《马业科学》、《轻型马饲养标准》、《蒙古族马文化》、《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马驴驼志》等15部专著和教材,其中《蒙古人与马》获得了2004年度第14届国家图书最高奖项中国图书奖。母校的培养,为我报效祖国、改变家乡的梦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中学时我已知道掌握科学知识的重要性,但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上大学后,随着自己知识的增长,信息量的扩充和老师们的引导我开始思索我应该干点什么。在大学参加过的一次校史学习中,偶然间看到在建校初期朱德元帅将蒙古国国家元首赠送给他的一匹金栗色良种马转赠给了我们农大。一名元帅以一匹马与母校联系到了一起这既是无上的光荣更是崇高的责任和使命。当时农牧学院对马的研究在国内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中开展得较早,具备丰富的马科学知识底蕴,家畜解剖学等很多的专业基础课程内容的形成都与马业研究成果有关,并且研究得比较深入广泛,出现了新中国第一代和第二代全国有名的马研究专家,如曾留学苏联,获得博士学位的养马专家额尔敦老师、以家畜解剖冻干标本制作而闻名全国的马仲华老师、以《元亨疗马集选释》获农牧渔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的荀崇文教授等。同时也有取得了很多马业研究成果的教师,如张荣臻、郝先谱、刘凤翔、郭景芳等老师的马传染性贫血病理学研究荣获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杨桂云老师主持的马纤维性骨营养不良的研究、岳淑梅老师主笔的蒙古马颈动脉体的大体解剖及组织学观察、王祥老师主持的锡林郭勒马生产雪花马肉的研究等,营造出了浓烈马业研究的学术氛围,深深吸引了我这个来自草原,从小对马情有独钟的学子。再加上在学习中我碰到了我的恩师、时任畜牧系主任的布和教授,他那高尚的人格品德,那渊博的学识那严谨的治学精神那一丝不苟、严格要求的工作态度像磁石一样吸引着我,他给我们讲授的《动物数量遗传学》等课程,那精湛、生动的授课艺术,将我带入马科学研究的学术殿堂,从此我便与马业研究结下了不解之缘。在那时我就确立了我终生的奋斗目标——为马业奉献我的一生

在我进入大学的第一次班会上,时任系党总支书记的呼格吉勒图老师曾任内蒙古农牧学院和内蒙古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指定了我担任班里的团支部书记,呼老师平易近人、善于与学生交流,极具管理才能,平时十分看重学生的思想品德、业务素质和科研能力培养。很多时候都手把手地教、面对面地指导,和蔼可亲、循循善诱,他的言传身教将我这个青涩的牧民之子引领成为一个优秀的班干部,连续4年被评为三好学生并成为农牧学院大学生中大力发展中共党员时第一批学生党员。


秣马厉兵 驽马十驾


当我完成5年的大学学习任务时,我决定继续攀登科学文化的高峰。1986年初,我满怀信心地参加了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最终不负众望拿到了东北农业大学动物遗传育种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录取通知书。我深知让我从一个牧民之子成为一名硕士研究生,是母校让我在专业领域打下的坚实基础,是我的恩师们高风亮节、优良品德、渊博学识、做人原则哺育了我,教诲了我。我永远感激我的母校,敬重我的恩师们。

在获得农学硕士学位之后,我继续攻读了博士学位,并且在此期间凭借取得的优异成绩幸运地留学日本。在日本学习期间,我是一边打工一边学习。这种工作劳累,休息时间少的艰苦环境,逼迫着我不仅需要勤奋努力,还要掌握一定的学习技巧,提高学习效率。也正是这种生活经历,使我懂得了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获取最大收获的学习方法,这对我日后去攀登马业科学的高峰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东京大学学习期间,当日本国中央赛马会将国际赛马业中近一个世纪以来未能很好解决的难题马喉囊形态学特性的研究交给我时,我下定决心向日本人证明,我中国人不是东亚病夫。我做到了,在世界上第一次制作出了马咽鼓管囊的模型该成果同时也成为国际咽鼓管囊研究领域的突破性新成果为马咽鼓管囊生物学特性的解明、为马咽鼓管囊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等诸方面均提供了最新颖而充足的实验依据为世界赛马事业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当时我的指导教师Hayashi博士这样评价这一成果是世界一流的基础生物学研究,马咽鼓管囊的‘地图’即将在世界各国家畜解剖学教科书中一定会摘登,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时我的民族自豪感与荣誉感油然而生。


老马识途 率马以骥


2000年3月29日,我以全A的成绩通过了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圆满地结束了在日本的留学生涯。我作为一个中华儿女、牧民的儿子,内蒙古农业大学培养的学子始终没有忘记祖国和母校对我多年来的培养和教育,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于是,我放弃了国外主动提供的非常优厚的工作环境和生活待遇的挽留,仅在日本停留了4天,就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归国的征程。决心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奉献给祖国现代化事业,奉献给内蒙古的腾飞、奉献给母校的教育事业、奉献给马产业的发展。

早在1981年,我的梦想在内蒙古农业大学插上翅膀20年后,我的梦想再次在内蒙古农业大学翱翔。2000年4月3日回母校开始工作以来,我主要从事本科生和研究生的马业科学动物数量遗传学等畜牧专业主干课程的蒙汉双语教学工作。在母校的支持与关怀下,我于2000年6月晋升为教授,2001年4月被遴选为博士生导师2010年9月成为内蒙古农业大学60年的办学历史上从蒙汉双语授课班毕业生中出任的第一任副校长。在此我非常感激母校给我的荣誉与鼓励,同时我也感觉到了肩上担负的重任,并立志要不辱使命为母校、为马业做点实事。

感谢母校给我留校任教的机会,在人民教师这个平凡而又光荣的岗位上实现我的人生价值。从回国到现在,我为马业科学研究方向共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59名,这些研究生多数已经成为大学教师和科研院所科技骨干。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04年我获准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05年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师德标兵2006年被评为全国师德标兵10名重点宣传对象2009年被评为内蒙古农业大学组建10周年突出贡献奖获得者2011年获得了伊和情第三届感动内蒙古人物提名奖同年又获得了内蒙古杰出人才奖等荣誉。如果有人问我,获得这些荣誉应该归功于谁那么我的回答是我做出的所有成绩都源于母校多年培养的结果,更源于母校对我的信任与支持

感谢母校提供优越的实验条件让我在科研方面有所成就。我主持完成和正在实施的科研项目共计21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用蒙、中、英、日4种文字发表了195篇论文其中SCI收录论文22篇,获得国家新型实用专利1项。本人创建了内蒙古农业大学研究中心和内蒙古农业大学马业科学研究与开发应用创新研究团队10余年来,带领团队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新成果。从2008年开始,我立足于对蒙古马遗传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得到内蒙古科技厅重点项目资助,研究成果入选内蒙古科技厅2011年内蒙古科技大盘点领先科技成果再现内蒙古风采,同年获得全国遗传育种领域最高奖项第二届吴常信院士动物遗传育种科技成果奖。同年我主持申报的国际科技合作对俄专项高产奶马新品系培育及酸马奶的基础应用合作研究被科技部批准立项。

感谢母校的支持与关怀让我有机会为家乡、为蒙古族马文化保护和传播推广作贡献实现了我童年时代的梦想。2005年7月28日至31日在西乌珠穆沁旗举办了800匹蒙古马阿吉大赛,盛况空前,并向吉尼斯世界纪录发起挑战,获得成功。2008年,我在家乡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蒙古族马文化博物馆,该馆现已被评为镶黄旗唯一的国家2A级旅游景点。在我的大力倡议和积极参与下,自治区2009年建立了乌珠穆沁旗白马、阿巴嘎里马和乌审马3个蒙古马保种基地。2009年又建立了锡盟白音勒竞技型新锡林郭勒马培育基地和鄂温克旗竞技型新三河马培育基地,2010年建立了伊金霍洛旗红碱淖尔成吉思汗御马苑纯种马繁育基地,2011年建立了鄂托克前旗新乌审马培育基地。我协助内蒙古马业协会于2010年12月2日从美国引进5个品种纯种马共54匹,于2012年3月15日又从爱尔兰和德国引进4个品种纯种马共22匹还获得了迪拜国王赠送给自治区的1匹身价970万美元的世界顶尖级种公马。2010年我建立了首个内蒙古马业协会官方网站,受到了国内外广大网友和爱马者的好评。2011年7月12日在陈巴尔虎旗莫日格勒河畔举行了万马奔腾文化节11517匹骏马聚集在美丽的呼伦贝尔大草原上,场面壮观,前所未有,并被永久地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的史册。2010年4月25日在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中国马业协会将中国马都荣誉称号授予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

在农大全体教师的努力下,2010年内蒙古农业大学设立了马术技师专科专业,2011年在内蒙古农业大学建立了全国唯一的农业部马属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科学观测实验站,并且在国内首次建立了马数据库在国际基因银行登录了上百个基因序列,为全世界马科学研究者提供重要的信息。作为内蒙古农业大学教师中的一员,我为母校取得如此骄人的马业成绩深感自豪与欣慰。

最后,我再一次感谢母校广大老师和同事们的多年培养栽培,感谢广大校友们对我的帮助和支持借此机会,预祝母校建校60周年庆典圆满成功祝福母校桃李满天下春晖照四方



来,蒙古族,1962年8月出生,内蒙古锡盟镶黄旗人,双博士学位,博士后,博士生导师,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81年9月1986年7月在原内蒙古农牧学院畜牧系学习,1989年7月来原内蒙古农牧学院工作,2010年9月至今任内蒙古农业大学副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