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与感动 李建国 冯迎春
发布时间:2022年08月10日 16:08

我们和内蒙古农业大学的渊源,要从我们的女儿——李莹说起。

2004年7月李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内蒙古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接到通知后,我们一家都很高兴围坐在一起开始规划大学四年的学习目标。9月13日她在妈妈的陪伴下乘着火车前往心中的殿堂——内蒙古农业大学。农大的校区整洁、自然参天的苍松傲然挺立路旁的柳树婀娜多姿种类繁多的灌木争奇斗艳,清新的空

气沁人肺腑好一派自然风光。这就是李莹最初对农大校园的描述。李莹给我们的电话中还说同学中多才多艺的很多,比我强的很多,我要努力。”“农大有很多的教授,他们都是国家的栋梁,我要好好地向他们学习。就这样李莹开始了她的大学生活。

2005年9月中旬李莹给家里打电话说上体育课时拉了一下,肌肉有点疼。以后多次电话中说腿又疼了……”“好多了……”2005年12月30日,李莹突然打来电话在电话中哭着说我长肿瘤了

2006年1月19日在北京301医院为李莹做了手术确诊为多形性肌肉肿瘤,经过几天的消炎,到了第八天,李莹出院了,当时刀口还没长好,我们问主治医生,回去吃什么药。他说现在世界上还没有针对这种病的药物和方法。绝望的我们,面带微笑带着李莹回到通辽。

看着心爱的女儿,我们不想放弃哪怕只有一丝的希望……后来,我们悄悄地通过各种渠道了解病情,可以医治这种病的医院。一天,李莹的同学李艳玲的父亲李建民来电话说天津肿瘤医院可以治这种病。2006年2月22日我们带着身体非常虚弱的李莹来到天津,开始了化疗、放疗。数不清的化验、CT核磁、PT、仅仅3天就欠医院钱了没钱就停药只能回家可是我们连回家的车票也买不起。天津千万人口的城市,唯一相识的只有李建民,无奈,我硬着头皮拨通了电话,很快李建民朋友送来了救命钱。每次化疗回家后的第一件事是走访亲友借钱准备下一次的化疗。建国去过集宁、呼市、东胜和吉林,为了挽救李莹的生命已经顾不得其他了。又一次临近化疗的日子可是钱还是不够。壮着胆子拨通了农大原党委书记云荣布扎木苏的电话,书记非常同情,也非常重视,当即答应为李莹筹款治病。放下电话,刚松一口气,李莹就问是不是给我们学校打电话了建国低头,含着泪水承认了。她又说我是学生会的,我了解,我们学校的学生,大部分都是从农村和牧区来的,他们都不富裕,不要给学校找麻烦,我们的事情还是自己解决吧无奈,又拨通了学院老师的电话,他说,已经布置下去了,正要准备捐款。建国说,李莹不同意谢谢学校谢谢云书记。这次虽然没有帮上忙,但农大师生、领导的关爱,让我们永生不忘。

2006年11月22日,刚刚放、化疗结束的李莹身体非常虚弱还吃着中药,但她非常想念久别的老师和同学。在化疗间隙时常拿课本自学,但还是落了很多,她非常着急。我们说服不了她,只好带着中药和药,把她送回了学校。班主任老师和同学们看到李莹回来,都很高兴,也很担心。于是,关心和照顾李莹的生活就落在了班主任老师和同学们的肩上。紧张的补习,给老师和同学们增加了许多负担,李莹消瘦了,但是她很快乐。这段时间也是李莹生命中最珍贵和短暂的幸福时光。

不久,李莹的病复发了,又住进了内蒙古医院腿部的剧痛让她难以忍受。每天服用镇痛药、打杜冷丁。医院一连下了几次病危通知书。我们看着李莹求救的眼神,感觉到自己是那样的渺小与无能。我们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想挽留住她的生命,可都失败了。看着她将走到生命的尽头,不知道还能为她做些什么,也不知道她想做些什么。我们俩商量应该把她的病情告诉她她也有权知道就怕她承受不了这样的打击。一天,我们鼓足勇气,试探着把她的真实的病情告诉了她,等待着李莹激烈的反应。然而一切出乎意料,李莹的表情很平静,大大的泪珠滚了下来,我们紧紧地抱着她,心情十分复杂,多想求得她的原谅,多想从死神那里拼命把她争夺回来。李莹严肃地和我们说我在301医院的时候就知道了,医生间用英语交流病情的时候,我听了出来。那个时候我就说,不能治就别治了,你们就是不听。我还说等我死了,把眼角膜捐献出来,给那些需要的兄弟姐妹。李莹还说我在大一的时候写过入党申请书,在我死前看看能不能入党,如果我入党就把我的眼角膜作为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的党费吧第二天李莹忍着病痛断断续续地说出她的想法,让妈妈记录后经整理写下了李莹的思想汇报。8月18日交到经济管理学院,并很快反映到学校党委,领导非常重视,经党委研究批准李莹为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8月26日在李莹的病房里,学校党委为李莹举行了庄严的入党仪式。在李莹临终之际,学校党委能够批准李莹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举行这样特别的入党仪式,是学校党委对我们女儿的高度肯定,实现了她人生的愿望也给予了她极大的激励和宽慰。

9月9日是我们人生中最悲伤的日子,李莹经多方努力,医治无效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离开了她心中神圣的殿堂——内蒙古农业大学,离开了为救治而操劳的老师、领导离开了与她朝夕相处形同姐妹的同学。按照她的愿望,她的两个眼角膜捐给了在深圳打工的农村青年王俊、张锦威后经新闻媒体不断宣传,推动了南国北疆光明接力爱心大串联行动。

11月16日是李莹的生日学校为减轻我们的悲伤,学院师生来到了我们租住的小屋为李莹献上一束束鲜花,给我们买了秋衣、冬衣,吃过晚饭后才回去。

到了12月,呼市的天气变凉了,农大的领导又托人为我们买来羽绒服,高晓英副书记和其他领导几次到我们租住的小屋嘘寒问暖,深情地说:农大就是你们的家,我们就是你们的亲人,有什么困难说出来,一定帮助你们解决。经济管理学院师生也是我们小屋的常客赵殿武老师每天到这里疏导我们悲伤的情绪,了解李莹生前的一切事情,慢慢地我们成了知心朋友。赵老师整理了李莹生前图片、照片、书画、文字等,使之得以保存。学校举办了李莹事迹展览,做了大量采访,全面整理了李莹先进事迹,为让外界更多、更准确、更全面了解李莹做了大量工作。

深圳市团委书记张文在去银川开会途中,顺道来到呼市看望我们,还给了10000块钱以示慰问,并给予李莹很高评价。中央组织部内蒙古党委组织部、宣传部、教育厅、技术监督局、内蒙古电视台的领导及社会各界都看望过我们,在经济上给予了不同的资助。

李莹病逝的消息,给有些债主带来了不安。他们在电话中流露出要求我们尽快还钱的意思,这也是李莹生前最担心的。我们商量,这些债主都是亲朋好友都是为了挽救李莹的生命才借给我们的,对于他们的热情帮助,我们心存感激,欠下的钱再困难我们也一定要想办法还上,但是当时我们身无分文,办法只有一个,卖掉房子。

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农大领导得知情况后,动员全校,为我们捐款26万多元,使得我们能够还清李莹治病欠下的债务,还有优秀的特困生,把刚刚得来的奖学金也都捐了出来。如果没有农大师生关键时刻伸出温暖的双手,真不敢想象我们俩现在是什么样子,在我们心中,农大的每一个人都是我们的恩人。2007年12月9日,我们乘火车去北京参加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神州夜航的直播节目,途中建国心脏病突然发作,农大郑俊宝副书记知道后当即派专人乘车赶到集宁,在他们一路精心照顾下我们到了北京,保证了节目的直播顺利进行。

2008年有一天建国正在输液经济管理学院赵国年副书记打电话询问近况后,电话告知了他通辽的朋友、内蒙古民族大学学生处处长孙孝文到家中看望,这事让我们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远隔千山万水,我们的情感在不断升华。

李莹的事迹经媒体大量报道,引起了中央首长高度重视,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同志对李莹的行为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集中报道了李莹的事迹各级党委、政府给了李莹很多的荣誉自治区党委书记储波亲切接见了我们通辽职业学院为建国安排工作。

静下心来,回想李莹所做的一切,我们认为确实是李莹应该做的她只是做了一个普通人应该做的事,是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的觉悟和责任,是一个党员应该履行的职责。李莹所取得的荣誉是党多年培养教育的结果,是农大领导老师多年教育的结晶,农大不但教书还育人,是当代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在李莹身上的具体体现。作为李莹的父母,我们为有这样的女儿感到骄傲。

一晃,李莹离开我们快5年了,她虽然离开了我们,但农大的领导、师生时刻想着她,不管我们去不去呼市,每年的清明周年农大的领导师生都去看望李莹,献上一束束的鲜花以表哀思。地下的李莹安息吧她生前最放不下的事情,就是我们的身体和生活。我们要对女儿说你放心吧一切都很好每月有稳定的收入,身体也好多

了。你走后,每年都去呼市两次有时是参加活动有时是专门看你你的老师、领导、同学都和我们常在一起,这是我们一辈子的朋友和亲人。

李莹离开我们快5年了,可在我们心中没有走远,每当我们走进农大校园,都感到十分亲切,每棵小草,每棵小树似乎与我们相识不知哪一棵李莹抚摸过浇灌过,它可能还记得李莹甜美的读书声。我们深情地缓缓走过那茂密的松柏间,努力搜索着李莹的身影。

我们和农大相处6年多了,每次到学校,农大的领导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和我们坐一坐拉拉家常问问近况,谈着谈着我都忘记他们是厅级、处级干部,就好像大哥哥大姐姐一样。高晓英副书记还特意送我们一幅玉,泰华的字画,我们挂在客厅,能感受到农大师生的深情厚

2012年内蒙古农业大学将迎来建校60周年。我们作为李莹的父母,为农大取得的辉煌成绩喝彩祝愿内蒙古农业大学明天更美好

此文作者系经济管理学院2004级工商管理专业李莹同学的父亲、母亲。)


李建国


李建国,男,汉族1956年9月出生内蒙古通辽市人,现为通辽职业学院教师。


冯迎春


冯迎春,女,汉族1958年1月出生,内蒙古通辽市人,现为通辽职业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