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是内蒙古农业大学60岁的生日,就在2011年的秋天,我收到了学校党委宣传部寄来的征集文稿的信函,打开信函的那一刻,心不由得颤了一下,眼睛也潮湿了起来,思绪一下子荡回到了20多年前。是啊,离开母校已经整整21年了,我也从一个风华正茂的年轻人走进了中年人的行列,头发开始变得稀疏,身体也慢慢地发福,然而这封信函却像一颗石子,击中了内心中最隐秘的角落,年轻的信念、轻松的步伐、火热的激情,让我又回到了那充满梦想、充满理想的青春岁月……
1986年,在家人的祝福声和同学们羡慕的目光中,我如愿以偿地迈进了大学——时称内蒙古林学院的校门。应该说那个年代考取大学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儿,而我从内蒙古呼伦贝尔盟一个偏远的小镇一下走进了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读大学,似乎更是背负了太多的希望和责任,这也激励我在接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就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珍惜这难得的学习机会……然而报到当天的一个小插曲似乎是给那时不谙世事的我当头一棒,我所学的木材加工与综合利用专业被简称为木工专业,当负责接待的老师提到“木工”这两个字时,被我理解成木匠了,咦?难道做木匠还需要上大学吗?难道我考大学就是来当木匠吗?一连串的问号弄得我有些发蒙,当时年轻气盛的我不愿意去问别人,那样会显得自己多无知啊,然而心情却一下子荡到了谷底,心里乱成了一团,木然地跟着负责报到的师兄去签到、木然地去领书、木然地去找宿舍,似乎大半天我都是在木然中度过的。当然,不久以后自己便转过弯来了,桌椅整齐的明亮教室、井井有条的学生宿舍、人声鼎沸的学校食堂、散发着墨香的课本书籍,哪里看得出一点点做木工活的样子呢?而自己也很快地融入了学校的环境里,并迅速和同学们打成了一片,开始了愉快的大学生活。后来想想,多么单纯幼稚的瞬间啊,然而也许就是这种单纯让自己像一张白纸一样开始描画自己大学四年的求学梦想。
20岁上大学在班级里是一个居中的年龄,加之自己比较活跃好动的性格,于是乎在大学辅导员和同学们的多次谈心后,便分配我担任了生活班长。虽然说在小学中学自己也一直在担任班干部,但是大学的这个班干部似乎有些不太一样,已经成人了嘛!担子不轻,本着更好地锻炼自己的心态,每天尽职尽责地完成所管辖的工作。那时候同学们不仅来自内蒙古地区的各个盟市,而且生活背景不同、生活习惯不同、口音不同、性格不同,就是这样不同的一群人每天要课上课下的朝夕生活在一起,真的就像一个小社会一样。吃住得好不好,思想状态好不好,月初月底家里寄钱了没,来信了没,怎样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脑海里整天萦绕着这些问题,一时间甚至上课都走了神。那时的大学老师是很认真的,讲着讲着课突然发现有同学走了神,那是一定要提问一下的——“李铁群,我刚才讲到什么问题?”“哐当”一下站起来,答非所问的我,真是闹了不少的笑话……有时想想,生活真是公平的,他使你失去了多少,一定会让你得到另外的补偿,而当你得到了的同时,又会使你失去另一些什么,这话用在我身上真是再恰当不过了。那时的我学业上并没有达到非常的优秀,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自己也收获了很多,进入了系学生会。从副主席到主席,不仅得到了不同工作位置的锻炼,管理着一群很多比自己要年长的各年级同学,开诗社、办报纸、拉赞助、搞活动,还曾独立带队参加社会实践,利用假期和同学们走出象牙塔到了海拉尔农牧场管理局及其所属的麦淇淋厂、哈达图牧场等地,深入牧场田间和当地牧民、职工同吃同住,亲身去感受他们工作、生产的苦与乐。我觉得当时的一切对自己学生时代的锻炼是最大的,当年我也很荣幸地被评为了自治区优秀共青团员和自治区优秀社会实践指导者,而且在同一年还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记得那是1988年,现在回想起来还是那么的印象深刻。而当慢慢成熟后才越来越清晰地体会,那难忘的大学培养实践能力固然重要,但一定要把学习放在第一要务,而在第一要务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才是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就在这忙忙碌碌的生活中,似乎是一眨眼的工夫,大学生活就走到了尾声,怀揣着沉甸甸的毕业文凭回到了家乡——呼伦贝尔。说起那会儿的我们还是要比现在的莘莘学子幸福得多,因为不必拿着自己的简历到处东奔西走,奔忙于各式各类的招聘会。不过那时的毕业生们在填写分配表格是否服从分配一栏里还是需要些勇气的,因为一旦填写上“服从分配”4个字,则意味着无论是分到了机关厂矿还是乡镇农村便没有了回旋的余地。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立志时,当时的我一直被新锐作家柯云路所创作的小说《新星》的主人公、年轻干部李向南的经历所深深地吸引,在他身上我看到了另外一种人生状态,也让我的心里多了一份选择。抱着这样的想法和有着两年多党龄的觉悟,便毅然地在自己的表格上写下了“我是党员,服从分配”8个字,也许这份意向书比别人的多了前半句,也许是字体大笔画雄劲,这个誓言不承想很受重视,竟被登上了1990年10月22日的《呼伦贝尔日报》头版显著位置进行宣传,成为鼓舞大学生选择分配方向的标语口号。说实话当时也就是觉得要应了自己所学的专业回家乡或是所有需要我的地方作些贡献,却没想到一句普通的誓言竟能起到鼓舞别人的作用,我感到很欣慰,而自己也似乎是更加充满了力量,催生了前进的动力。
时光荏苒,20多年以后,我的生活也发生了很多的变化,年龄在增长,工作也在变换,更是已为人夫、为人父,然而最不能忘怀的还是大学生活的点点滴滴,每每想起来留下的都是温暖和感动。我曾在这里成长成熟,曾在这里接受历练,这里不仅锻造了我,更给了我一个宽广的舞台,让我去展现自己,释放自己。而我现在仍在攻读母校内蒙古农业大学的在职研究生,内心更是充满了自豪,这份自豪不仅是因为母校的名声越来越响亮、实力越来越强大,更是因为她培养的一批批毕业生已经在祖国四面八方的各个领域里发光发热……
师恩难忘,母校更难忘,回首昨天,激情满怀;面对今天,倍加珍惜;展望明天,信心百倍。在这样特别的日子里,似乎一切祝福的话语都表达不了激动的心情,唯愿把我最真挚的祝福送上,衷心地祝福我的母校生日快乐!
李铁群
李铁群,男,汉族,1966年4月出生,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人。1986年9月~1990年7月在原内蒙古林学院林学系学习,现任呼伦贝尔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老干部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