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母校与一片草原的情结 张艳臣
发布时间:2022年08月10日 16:17

美丽的锡林郭勒大草原享誉世界,他是迄今为止世界上保留最为完整的一片温带大陆草原。内蒙古农业大学是蒙古高原上的一座智慧殿堂,多少年来,他以深情与博爱守望着身边的每一寸土地,以理性与力量一次又一次推动着游牧文明与现代文明的交融与变迁。

1987年9月锡林郭勒草原最美丽的季节,我,一个草原孩子带着天之骄子的喜悦、淡淡的乡愁以及青春的梦想步入内蒙古农牧学院农牧业经济管理系的学。从此,我的理想、事业就与这所智慧的学府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心系草木,淑世爱业,这是我在内蒙古农牧学院学到的受益一生的精神引航。

锡林郭勒盟饲草饲料供应站拥有全盟最好的打草场,使用着全盟最为先进的打贮草设备设施,可2000年,企业亏损额达350万元,濒临倒闭。对于以畜牧业为主的锡盟而言饲草供应站不贮备饲草料,就意味着牵系着几万只牲畜生命的保险粮仓没有了。这一年3月我临危受命饲草饲料供应站经理。是母校4年农牧业经济管理学习的扎实功底,让我在最短时间内找到了企业发展的最佳路径,强化内部管理、开拓区内外市场。当年,企业摘掉了亏损的帽子,累计收益1280万元,固定资产净增240万元,企业职工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2003年我担任锡林浩特市政府副市长分管畜牧业与草原生态。事业的舞台宽广了而肩上的责任更重了,我面对的是一场接一场沙尘暴肆虐的草原生态,一一节矮下去的草场和生活水平正在下降的牧民生活。而此时,锡林郭勒草原生态安全已经上升到国家生态安全的高度,如何实现改善草原生态与提高牧民生活水平的双赢,如何不让漫天的扬沙飞入首都的天空,成为摆在锡盟主要决策者面前的一个严峻课题。深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我寝食难安,在深入牧区进行详尽的走访调研后,我们得出结论传统的数量扩张型畜牧业已经走到了尽头,一场牧区、牧业、牧民的深层次变革势在必行。为了科学论证草原的生态现状和牧民生产生活走向,我将援手伸向了母校,而母校回应我的是一个带着课题而来的智囊团,团长是畜牧业研究方面泰斗级教授刘果厚、李青丰、乔光华。草原畜牧业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草畜平衡下的牧民如何增收致富在经过了一系列的论证之后,双赢被确定为锡林浩特市乃至于整个锡林郭勒盟畜牧业的发展方向。一时间,双赢成为描述畜牧业发展的高频词,在这个高频词之后,是一个民族的一个产业、一种观念甚至是一场生存空间的巨变。几番春秋过往看今天的锡林草原,千里草原重现绿色生机,一半以上的牧民转移进城转人、减畜、增收、增绿,已经给牧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实惠,传统的粗放型畜牧业正在被现代化所取代。

一只当年出生的羔羊能卖到800甚至是1000元钱,而这在6年前是一头牛的价格,牲畜减少了,收入却增加了,算账养畜、科学养畜让牧民尝到了甜头,这背后依然是来自母校专家的畜产品成本核算应用理论体系的支撑。

锡林郭勒盟是国家重要的肉食品供应基地,纯天然无污染的牛羊肉在国内享有盛名。在草畜平衡制度下,牲畜减少了,肉食总供应量相应减少,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而最有效的解决途径是走集约化、产业化发展的路子。带着我们给出的课题,生态环境学院贾玉山老师走访近百户牧民,起草了锡林浩特市畜牧业现代化+产业化发展思路的可行性报告锡林浩特市每年争取国家项目扶持资金1500万元家庭牧场建设、工厂化养殖育肥建设项目在草原上成功启动。整合牧区人力、物力、草场资源,发展牧民合作经济组织,为规范专业合作社的运行,调动广大牧民的积极性,把课堂设在了苏木镇场培训了15个合作社的社员达到1000人次。内蒙古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修长柏、农村发展研究所赵益平等5名专家深入宝力根苏木力格养殖专业合作社和阿尔善宝力格镇白音嘎图肉牛养殖育肥专业合作社……

枝叶关情,总有深情回报,我回报母校的是什么呢

——以壮士扼腕的抉择拉开了锡林浩特市畜牧业发展的新纪元。8年副市长主抓畜牧业实施划区轮牧、围封禁牧、定期休牧,改变了延续了几千年的畜牧业放养方式。肉羊经济杂交、两年三等实用技术在实践中广泛应用,培育科技示范园区14个,冬羔育肥提前出栏以及增大畜、减小的经营模式得到牧民普遍认可。推行黄牛改良、乌珠穆沁羊提纯复壮,优化了畜群结构,而牧民合作经济组织在草原深入遍地开花,新时期牧民在专业化、组织化生产经营的路子上迈出了新步伐。带动建设牧民合作经济组织85家,牧户入会率达到56%,全市牧民人均纯收入由2005年的4145元增至9587元,全区平均水平第一产业增加值由3.4亿元增至7亿元,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为母校赢得荣誉。作为农大学子,我将母校的办学宗旨和专业知识在实践的大课堂中发扬光大。我是锡盟畜牧业重大科研项目的主要参与人、专家组成员,更是项目的推动者和实践者,获得自治区优秀项目奖、锡盟科技成果二等奖、锡盟扶贫先进个人等多项殊荣。

——为母校建立第二育人课堂。锡林浩特市独具魅力的草原自然环境、特色鲜明的畜牧业生产方式、源远流长的游牧民族人文气质,都成为学生深化课堂知识的最理想的实习基地。我积极配合母校的实习计划,提供各种便利条件,让一批批年轻的大学生们带着研究课题,深入锡林浩特市广袤的原野探寻实践的真知。

春华秋实母校理性为本、学术探究、积极创新的科学精神,为新时期草原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理论依据。母校莘莘学子为公、奉献的精神、品格和力量激励着我在干事创业中进取和拼搏。我是草原的儿子,而母校是草原的守护神护着我们的草原和人民永远富裕安康。



张艳臣


张艳臣,男,汉族1967年4月出生,内蒙古锡盟多伦县人,高级经济师。1987年9月1991年7月在内蒙古农牧学院农牧业经济管理系学习,现任锡林浩特市政府副市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