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母校 周金桩
发布时间:2022年08月10日 16:18

我毕业于原内蒙古林学院林学系。内蒙古林学院和内蒙古农牧学院原本是独立的两所兄弟院校。为整合高校教育资源,建设具有多科性和草原畜牧业办学特色的自治区重点大学1999年林学院和农牧学院合并组建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对所有林学院和农牧学院的校友来讲都是母校。经过60年的发展,母校办学特色更加鲜明,学校规模进一步扩大,办学实力进一步加强,现已成为内蒙古自治区重点大学国家西部大开发重点支持建设高校。我作为原林学院的校友之一,深深地为母校的发展而自豪。

我于1987年9月入校,当时为预科生。次年转入林学系园林专业读本科,1992年7月毕业,在内蒙古林学院度过了4年美好时光。这4年,母校不仅给了我通识教育和专业知识,为我日后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储备,同时,也使我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和学会生活。大学时代形成的良好品格和社会责任感深深影响了我人生道路的选择和成长,使我倍感大学教育对一个人一生的奠基意义。今年我已43岁,过了不惑之年对一些事情也有了个人的看法和认识,也许偏颇,但不会懵懂。这里,我面对校友和老师,不是无病呻吟,或略作矫情,只是想说掏心窝子的话,与感兴趣的师弟、师妹们商榷和共勉,使之正确认识人生道路做社会有用之才。尽管人生并不会一帆风顺但不断总结经验努力朝着既定的人生目标走好才是硬道理。

首先要树立信心和坚定信念。信心比黄金重要,一个人对自己有了信心,那么很多事情也就好办多了。信心可以产生执着信念执着催生坚毅,坚毅是成功战车的发动机。毛主席讲,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也说明了信心重要的道理。对一件事情、一段时间,相信自己能够把事情办好,信心如此重要可见一斑。但是,对一生来讲对事业来讲信心必须上升为坚定的信念。一个人,要有所作为,要实现一个重大的、需要长期努力才能完成的目标必须有坚定的信念作为精神支撑,成为一往无前的动力。我曾担任过秘书长、副市长等职务,现在担任旗委书记的职务,着重要使命和职责。每一份工作、每一个岗位,都有一种让我为组织、为人民、为一方水土用心做事的信念激励着我,尽管遇到很多困难和挫折,但没有后悔和退,而是百折不挠地向前进。这条路上不光有鲜花和掌声还有荆棘和质疑。不管什么事情,做的正确与否,一看你的出发点为谁,二看你实践中检验出了什么结果,三是历史上类似问题的成效怎样。所以要有历史观和辩证法还要有系统论。更重要的是必须立足群众利益,要有把事业办好的坚定信念和强烈的热情。在林学院的时候,郭连生院长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来往不多,可是学风师德令我敬仰。时任林学系党总支副书记的刘忠礼老师具有兄长般的忠厚慈爱善于开导引路,学生工作扎实。缪家军老师出身清华,激情四射,做事严谨而果敢,能力非凡。这些师长做事的风格和坚定的信念,对我影响很大,终生受用。

其次要学会开动脑筋,独立思考问题。我曾听过一位长者的话,很受启发人云亦云我不云,老生常谈我不谈。这句话听起来似乎有点明哲保身的意思,其实不然,告诉我们要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回答问题。别人说的不一定都对,经常讲的也不一定是事实。如果你是一般人,那还好,尽管说错了,不会带来多大影响,但如果你是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人,那你的不谨慎的言论可能误导他人或整个社会舆论,那么造成的后果是难以估量的。我曾拜读了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和梁启超先生的王安石传。不细读不知道,通过细读和对比、分析,才对苏东坡、王安石两人在宋朝共事时的恩恩怨怨、长长短短,有个接近正确的认识和看法。从林语堂先生的评价来看,苏东坡那是完人一个而王安石变法是一场闹剧,苏东坡反对是正确的从梁启超先生的研究来看,王安石变法的成效也是卓著非凡,使国家变得强盛,百姓加富裕,但是被欧阳修、苏轼等大文豪性情批判使其成为万夫所指。大师还是大师长反思而近真理欧阳修、苏轼在他们晚年的时候,都曾去信王安石丞相,坦言对变法之事批判欠妥,有性情勃发之嫌。从这里看出,如果听一家之言,没有自己思考,难免结论偏颇,甚至导致盲目行动。师兄胡丰是一个善于思考和研究的典范,大学刚毕业不久,结合自己学生工作的体会编写了关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教材,指导性很强。我走上工作岗位后经历过几次社会较大事件,对一些学生的热情和冲动总有担忧。一些社会阅历较多、城府较深和别有用心的人,总想利用学生的特殊身份达到搅乱时局或不可告人的目的,用一些似是而非、看似真理、实则歪理甚至是编造谣言的方式,蛊惑学生煽动情绪,一些学生包括个别老师没有认真思考,应声而起,结果遭受精神和身体的双重伤害。我们这个文化,有个缺点,只讲是非,不讲有无,缺乏实证意识。每次都是胡乱传说,盲目听信,情绪失控,造成不应有的不良后果。事后反思,后悔轻信。

最后,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责任重于泰山,对事业忠诚、对社会负责是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的神圣职责。我们的事业是党和国家的事业、人民的事业,是一个光辉的事业。对事业忠诚,就是对党忠诚、对国家和人民忠诚。这不是什么大道理,不管时间的指针走到何时,不管我们是哪代人,我们都是中华儿女,都是充满激情的年青一代要有崇高信仰和精神支柱。当今年青一代赶上经济强盛的好时代,但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市场经济消极思想的挑战,庸俗的实用主义和金钱至上的物质主义也在侵蚀着一些年轻人的信念和志向。有一个老同志不无唏嘘地说当前的一代,是光有进取心,没有责任心。尽管这句话有点武断偏颇,但也不无担忧。年轻的大学生是社会才俊是知识精英担负着振兴国家、造福百姓的神圣职责无论哪个阶层,对你们都寄予厚望。但是没有崇高品德、过人能力和良好专业知识,以及主动融入社会的思想境界,走上社会之后,你的贡献、威望和成就只会打折扣的。拥有责任培养忠诚,大学是一个最好的摇篮。党团组织、学生会、各种社团活动都是锻炼自己的地方为同学服务的同时,也锤炼了自己的能力,成为一个社会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在地方、在基层、在群众中,真正需要的是德才兼备的大学生。

母校行年六十弟子数万人才辈出。在庆祝建校六十周年之际,饮水思源,我用浅薄的智慧和人生中取得的点滴体会,愿与校友交流共勉。祝愿母校越办越好,成为民族地区优秀人才的摇篮。最后,让我们一起奋斗,一起成长,一起收获,一起见证母校的辉煌


周金桩


周金桩,男,蒙古族,1968年12月出生,内蒙古通辽市人,经济师。1987年9月1992年7月在原内蒙古林学院林学系学习现任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西乌旗旗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