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测绘工程
发布时间:2022年08月27日 12:53

一、专业基本情况

水利与土木建筑工程学院2006年设立测绘工程本科专业,并开始招生,每年招生60人左右。2013年被评为自治区级品牌专业,2020年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并获批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1年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现有专职教师17人,45岁及以下中青年教师1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9人,国家注册测绘师4人,国家土地估价师1,自治区草原英才321才人工程第一层次人选1,自治区级教坛新秀1人,博士研究生导师3名,硕士研究生导师6名。测量学课程教学团队2011年获批自治区级教学团队拥有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自治区级教学名师、自治区师德先进个人。

获全国高等学校测绘学科、水利学科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二等奖和一等奖各2人次。连续参加4届全国大学生测绘技能竞赛,获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测量学》课程于2006年、2010年被评为自治区精品课程和优质精品课程。测量学实践教学模式研究量学实践年获自治区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近5年来教师承担国家自然基金项目4项,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4项。

本专业依托农业工程水利工程一级学科、,自治区水资源保护与利用、自治区农牧业大数据研究与应用重点实验室招收博、硕士研究生,开展相关科学研究

本专业实验中心获批自治区级测绘信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07年),拥有普通测量、工程测量、摄影测量等7个专业实验室(面积495.1m2、仪器设备800余台套、总价值达500余万元)、1个野外住宿型教学实习基地(面积2850m2)和6个校企合作生产实习基地,以及3个完善的校园实验实习场地。

二、专业定位及历史沿革

专业定位:依托学校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农业大学办学定位,立足内蒙古、面向全国,培养适应国家和北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数理、人文、社科基础知识与测绘工程专业知识,能在国家和北疆区域自然资源、农业、水利、城乡建设、应急灾害普查等领域从事测绘工程相关项目的设计、实施、管理和技术开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历史沿革:测绘工程专业是在武汉测绘学院、解放军测绘学院及其他水利土木农林等专业支边毕业生创建的测量教研室(1958年)基础上,2004年设立工程测量专科专业,2006年设立测绘工程本科专业,2013年测绘工程专业被评为自治区级品牌专业,2021年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并获批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1年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三、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优势

内蒙古地处祖国北疆,地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与筑牢两个屏障、建设两个基地一个桥头堡的战略定位相关的农、林、水、土、沙、草等行业迅速发展,均离不开测绘技术的支持;本专业依托学校农业工程、水利工程学科优势,秉承培养服务于北疆地区测绘技术人才的办学理念,以工程教育认证理念为导向,注重提高和增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充分发挥专业技能竞赛、校企协同的优势,形成竞赛驱动、产教融合的培养模式。

四、专业建设思路及举措

全面贯彻落实以本为本、四个回归指导思想,按照国家一流本科专业要求,制定新工科人才培养方案,加强课程思政,完善产教融合,提升团队水平,形成立足内蒙古、面向全国、服务北疆的测绘工程专业建设模式。

1.塑造新工科人才培养方案与模式

基于地区特点、专业特长与时代特征,紧跟行业发展需求;基于立德树人、OBE理念、专业培养目标要求,进行指标分解;优化课程结构,制定以学生能力达成为目标的课程教学指标及体系,修订新工科人才培养方案,创新通识+专业+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培养模式。

2.推动课堂教学革命,打造金课

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建立综合性问题导向学科交叉的测绘地理信息课程群,建设3门线上线下示范课,引进2门精品网络视频公开课及慕课等优质资源,打造测绘与地理信息2大类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性的金课群。

3.坚持立德树人,推进测绘类课程思政建设

深入挖掘大地测量学、卫星定位等专业主干课程的德育内涵和国防教育元素,设计、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打造测绘类课程思政2~3门,构建测绘工程专业课程思政、专业思政和学科思政体系,着力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4.突出产教融合,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健全协同育人机制

完善产教融合育人模式,整合实验资源,搭建测绘地理信息类集约、开放、共享、高效的综合实验教学中心,与行业企业共建高水平综合性实践教学基地;创新校内实验、第二课堂、国内外实践、创新创业平台的实践教学模式。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与协同创新,构建分阶段、多层次、全方位实践教学模式。建设 2个产教融合示范基地,1~2个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

5.持续吸引优秀人才,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建设一流教学团队,十四五期间引进6名国内外高层次人才,每年选派1~2名青年教师到国内外访学进修,每年选派2~3名中青年教师到企业驻训,增强实践教学能力,培养双师型教师,提升教学团队的综合水平。